民國初期,重慶南路還叫做本町,是當時幾乎所有商業行為的集散地,位在路旁的書店以舊書為大宗,「開舊書店最重要的是本錢要多,因為不能退換貨嘛,本錢又不一定是錢噢!像很多教授他們什麼都沒有,就是有一堆書。」
日本政府撤離台灣之時,無法帶走的書籍便這樣被留了下來,留下繁榮之街兩旁的舊書店當中。
鴻儒堂書局便在那個時代中誕生。
當時販售外文書籍的書店一定被冠上「漢奸」的名號。
門口被貼紙、店裡來來去去的客人都有可能是便衣警察,適逢白色恐怖的年代,今天營業結束明天這間店就消失了。
「他會說:你們要乖啊,賣什麼跟什麼書就好。」書店老闆黃先生說。
所一開始的鴻儒堂順從地避開敏感書籍,轉而販售園藝、科學、農業相關的日文圖書,也造成當時的百工們來書店競相購買研究書籍的風潮
「你們那時候會不會害怕被抓啊?」
「都開書店了,哪還在怕?那時候才不是什麼八大情色行業,是八大情資行業」
警備總部、縣調組、總督監察組…黃老闆一一細數,回想起有一次遇到盤查結果書籍被沒收,老闆不明白的問為什麼,「書沒問題,作者有問題。」原來是台獨作者所出版的書籍。
沒有電子產品霸凌的台北街頭,熙來攘往的總是川流著讀書洽公的人潮。
大家下火車之後、上火車之前的閒暇時光一定是逛書店、買書,所以放眼台灣,老書店跟火車站總是脫離不了關係的。
「你看每張老車站的照片,都有書店的影子。」
一句話便解釋了重慶南書街的起源與繁華
就像小學旁邊會有一家文具店、大學旁一定也要有一間書店一樣。
鴻儒堂書局專營日文進口書、雜誌;也自行出版書籍與雜誌。
最知名的就屬日本語教育階梯誌,是中高等級的日語難度,也曾經外銷海外,冠冕堂皇地踏進日本教室作為學生的教育的教材,卻一連經歷海嘯、地震等天災人禍,重挫雜誌銷量。
日本市場萎縮之後,台灣的市場不足以支撐銷售。
到了2015年12月為最後一期發行,至此修刊。
「我們做的很灰心啦,到最後你知道嗎?心有夠冷的。」
黃老闆說話速度很快,快到讓人察覺不出埋藏在裡頭的落寞情緒。
鴻儒堂書局是第二季書店裡的影像詩當中年紀最長的一間書店,可以說是前輩中的前輩。
歷經好幾次的搬遷,最後選在一條巷弄的深處落腳,仍然以書店的身份。
書店已經有了蹣跚佝僂的身影,卻還是帶著一身堅挺的風骨站直在面目全非的街道上。
一位八十歲的老人,透過書店的眼睛,看遍日治時期、國民政府接收、白色恐怖時期、對外開放、書店街倒閉潮…整個重慶南路的興起與衰落。
智慧型手機裡存著許許多多只有他知道的管道所得來的珍貴老照片,必須閉著眼睛才能專心地回想過往,吐出來的句子可能前後沒有相關脈絡,但每一個字都扎扎實實的描述了「那個年代」的「這個地方」。
書店資訊:
台北市懷寧街8巷7號
週一至週六:上午 10 : 00 – 下午 18 : 00
週日公休
國定假日:上午 11 : 00 – 下午 18 : 00 止